找到相关内容39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约翰·布洛菲尔德著:西藏佛教密宗(3)

    本尊神就将是畏怖神之一。如果他轻而易举地接受女色的支配或他在伦理上受苦和需要支持,那么他就会得到以女形出现的本尊神。本尊神的支持作用是很明显的。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她应该被现观得很年轻和美貌,并且受到了...

    约翰·布洛菲尔德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3947698.html
  • 约翰·布洛菲尔德著:西藏佛教密宗(4)

    一等形貌畏怖的被激怒的本尊神被那些应由威慑所控制性格急躁的人选择了。囚为本尊神从其心中得到力量,很快就会控制它们或出于受或由于畏惧而附于其身的人。至于那些气质容易感动和对女色之美很敏感的男子,当他们的...

    约翰·布洛菲尔德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3947699.html
  • 圆空法师佛学观

    绝不做女色解释),佛教认为:色即是空,即宇宙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本体是空的,没有一样是不灭的。以上观点看似与当时科学不符,但自从爱因斯坦发表了“能量交换等量公式”,旧有的物理学定律被否定了,它的物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2847946.html
  • 施設

    神我等,不實存的概念或名稱,同時也包括龜毛、兔角等。而「存在不存在施設」,是如三明、六通者。「不存在存在施設」,如女色、男色等者。「存在存在施設」,是如眼觸、耳觸等的概念或名稱。「不存在不存在施設」,...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248000.html
  • 《论语》微言大义溯源

    解释就感叹“孔子被人叫打倒,就是这样受冤的”,说“一旦亲近贤人,就连女色也不要了,女朋友不要了,太太也不要了”[xv]。  国内有些注本也觉得朱熹不妥。如杨伯峻译为:“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这样就...

    曾琦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1548203.html
  • 《楞严经》思想之特色 -- 富有文学与哲学价值

    女色,碍道坏心此为大戒。身为净行比丘难道连这个道理都不知道?足征你未将为师的话放在心中。今天真是丢人现眼,….”然而,佛陀的反应却全然出乎意想之外。他老人家既不加责备,也不迳予指正。反是以一种启发的方式...

    熊琬教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1248946.html
  • 从二十四圣到耳根圆通(1)

    也是见佛最初成道(优婆尼沙陀非亲眼睹佛于菩提要下成道而是遇佛较早而已。)因为自己对于女色,贪心太重,所以佛令我修不净观以以治欲心。我观此身内外种种臭秽之物,生时九孔常流不净,死时全身腐烂,从生至死没有...

    普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1849641.html
  • 佛教景教初传中国历史的比较研究(3)

    方式求人抛家弃业,消发剃,不近女色,不娶妻生子,与中国传统的“孝道”直接发生了抵触。  第三、佛教徒的特权与政权之间的矛盾。  佛教的政治观念与伦理观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印度佛教经典涉及大量的伦理道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0549759.html
  • 天台佛法修证次第论纲

    按摩”一样,宁静致远,光明愉悦!这就叫做五停心。   A、多贪众生不净观   a、九想观   即对人的死状作九种不净观,以灭除对男女色身肉体,相互之间所生起来的贪欲。将此九项冠以&...

    达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3749825.html
  •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二九)

    对于喜欢偷窃、抢劫的人来说,这两个目的均达到了,如此岂非是对的?而对喜好女色、诈骗、赌博等等人来说,他们如果也是采用此种活法,那么天下还有安宁之日吗?  如果说为了博得后人的赞誉而活着,这与人死永灭论...

    思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1949932.html